最終結算中的稅收風險
[指南]:最終結算和付款中的稅收風險1.收入項目的風險(1)收入的計算不正確,包括在納稅期內人為調整收入時間。(2)企業所得稅收入收其他稅...
最終結算中的稅收風險
1.收入項目的風險
(1)不正確的收入核算,包括人為調整稅收期間收入的產生時間。
(2)公司所得稅的收入與其他稅種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根據國稅函[2008] 875號的規定,企業所得稅的收入不予確認。
(3)獲得的費用收入,不包括在總收入中,包括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以獲得費用收入。
(4)獲得的補貼收入,不能正確地區分是否應稅收入。非應稅財政收入需要專門的資金,單獨的帳戶,并向地方稅務機關申報。
([5)獲得的收入與經常帳戶相關聯,不計收入。
2.扣除項目的風險
(1)不按照稅法扣除限額扣除的扣除項目,包括商務娛樂費用,員工福利費用等。
(2)包括工資,薪水和產品成本在內的運營成本計算不準確。
(3)開具發票不符合規定,不能在稅前扣除。
(4)盡管獲取發票沒有問題,但與實際操作不符,因而增加了成本。
(5)各種應計為工資的勞動報酬支出,無需進行稅收調整,會導致諸如福利費之類的計算限額方面的錯誤。
(6)支付與收入無關的其他費用,包括與企業無關的人的機票和旅行機票。
(7)費用不是通過正確的帳戶進行會計處理的,例如某些福利費用,這些費用不是通過員工福利帳戶進行會計處理的,也不包括在福利總額中以計算稅額調整。
(8)在固定資產的建造和購買中應資本化的利息支出列為稅前財務費用,無需進行稅額調整。
(9)不允許扣除。包括贊助費用,行政罰款,滯納金,有關文件中規定的除外,資產減值準備等。
(10)額外的研發費用扣除不符合要求,包括虛假項目,不符合三個新項目范圍的項目,并且扣除范圍擴大。
(1 1)應由個人承擔的費用列為企業產生的費用,以及為稅前不能扣除的雇員商業保險,包括雇員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3.損失追回的風險
彌補和結轉虧損的數據是否與收款系統的數據一致,是否按要求彌補前幾年的虧損并結轉以后幾年的虧損。
4.資產項目的風險
(1)資產減值損失準備金。不符合國務院財稅部門規定的各種資產減值準備和風險準備金的支出,不得稅前扣除。
(2)資產損失減免。在業務運營過程中,應根據文件的資產損失分類和申報清單或特殊資產損失申報來申報資產損失,以用作補充材料。年度報稅表提供稅收服務在年度報稅表完成之前。
(3)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資產在公司持有各種資產期間的價值增減。除國務院財政稅務部門確認損益外,其他資產的基礎可能無法調整。
5.稅收優惠的風險
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目前分為批準類別和備案類別。納稅人的業務項目或收入屬于批準類別或申報類別的,應當事先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備案,只有經稅務機關登記批準后,方可享受稅收優惠。納稅人未按規定批準或備案的,不得減免稅。因此,批準或備案是企業享受公司所得稅優惠的前提。
6.關聯方交易的風險管理和控制
根據稅收規定,企業與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應當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費或支付;價格和費用不得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如果應稅收入或所得減少,則稅務機關有權進行合理的調整。






- 5分鐘前學員提問:學會計的基本條件和學歷要求?
- 8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培訓班要多少錢一般要學多久
- 9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實操培訓班大概多少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