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資產周轉次數的含義
流動資產周轉次數是一個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營運能力和財務狀況的好壞。它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對流動資產的使用效率,是測試企業財務狀況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
公式:流動資產周轉次數=年度總銷售額/平均流動資產
平均流動資產=(期初流動資產+期末流動資產)/2
在估算企業銷售能力的同時,也可以通過使用該公式來衡量企業對其成本的利用情況。如果企業銷售能力不夠強,而成本又過高,則其毛利潤會很少或者是虧損。所以如果企業銷售額不能夠覆蓋其流動資產成本的時候就必須考察這一問題。
流動資產周轉次數計算公式
流動資產是企業持有的、可在一個財務年度內轉換為現金的資產。常見的流動資產包括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款項、存貨和流動資金。
而流動資產周轉次數(即流動資產周期)是衡量企業經營效益的一個重要指標。它反映出企業能夠使用有限的流動資金,在一個會計年度內完成多長周期的生產經營活動。
公式:流動資產周期=平均流動資產周期/365
其中,平均流動周期=平均應收帳期+平均存貨周期
從上面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想縮短企業的平均流動周期,就必須要縮短企業的平均應收帳期和平均存貨周期。要想進一步縮短這兩者,則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來實現。
流動資產周轉次數的應用
流動資產周轉次數計算公式是:3/(3-2)=1.5
流動資產周轉次數是企業運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反映企業對流動資產的運用效率。正常情況下,企業的流動資產周轉次數越多,說明該企業對其有效運用的流動資產能力就越強。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公式來進行流動資產周轉次數的快速檢驗。
所需要填寫的參數有:3-2=1.5
其中,3表示流動資產總額(或者稱為流動性負債合計值);2表示流動性支出合計值。
有時候我們也可以使用“平均”來代替“總額”。即通過公式2/(3-2)=1.5進行測算。
上述公式中出現的3、2分別代表平均流動性或者說是期間的平均存量。如圖所示,圖中出現的數字分別代表1、2、3年各月份的存量。如圖所示,當我們使用“總額”作為參考時,可能得出一個相對大一些、不太實際的周轉次數。但如果我們使用“平均”作為參考時,得出的周轉次數就相對實際一些了。所以在實際應用中我們應該根據實情情況來考慮到底使用“總額”還是使用“平均”來代替。
一般來說,如果企業能夠保證其每年都能實現正常的生產、生銷、物料供應、人員錄用工作,此時根據其每年實際工作情況來選取“總額”或者是“平均”來代入具體數值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