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
貸款:其他應付款-預提XX費用
新會計準則取消了預提費用的使用。當期預提費用可以計入其他應付款。
發票到了,先用紅字憑證沖回原來的預付費用憑證,再根據發票金額做新的憑證。
預提費用是指應計入產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費用,并在以后月份實際支付的費用。比如銀行貸款的利息是按季度支付的,但利息支出要由前幾個月的產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費承擔。
預提費用通過‘預提費用’科目計提和支付。應計時,貸記(或增加)該賬戶,支付費用時,借記(或減少)該賬戶。貸方余額(增加)表示已計提但尚未支付的費用在資金資產負債表中列為預提費用。
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支出,但應分別由當期和以后各期負擔,攤銷期限在一年以內(含一年)的費用,如低值易耗品和租賃包裝物攤銷、預付財產保險費、經營租賃預付固定資產租金、預付報刊訂閱費、預付固定資產修理費、購買印花稅票、國債和需要按月攤銷的稅金等。
待攤費用的特點是先支付,后受益,后攤銷。
預提費用是指企業已從成本費用中預付的各種費用,如銀行貸款利息支出、已計提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租金和保險費等。
兩者的區別
(一)賬戶性質不同。按照:賬戶的經濟分類,‘待攤費用’屬于資產類賬戶。因為是先繳后撥,占用了企業的資金。本科目借方記錄企業各項資產的增加,貸方記錄減少,余額一般出現在借方,表示企業在期末某一時點擁有資產的實際金額。
“應計費用”屬于負債賬戶。因為是預提取,已經支付但尚未支付的費用就成為企業的負債。本科目貸方記錄負債的增加,借方記錄負債的減少,余額一般出現在貸方,反映企業在期末某一時點實際承擔的債務金額。
(2)兩項費用的發生和記錄受益期的時間不一致。待攤費用先發生或先支付,攤余受益期在后,即:按實際數支付,在以后受益期按平均數分攤;預提費用先包括受益期內的費用,后支付的費用,即33,360在受益期內按平均數預提,再按實際發生額支付。
(3)會計報表填列原則不同。待攤費用實際上是在費用發生后進行攤銷,事先知道具體的分攤標準和金額,所以實務中不會出現貸方余額,填制會計報表時不需要調整;但預提費用的攤銷標準需要事先估計,具體金額或標準事先并不知道,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出現超提或欠提的現象,容易出現借方余額。
此時一般不需要進行賬務處理,但在填制會計報表時,應填制'待攤費用'項目,視為待攤費用處理,實務中稱之為'賬表不符'
預提費用發生時如何進行會計分錄?
預提費用發生時如何進行會計分錄?
預提費用是負債,增加時應貸記。
1.預提時,借:元作為管理費用(或其他費用、損益),借出為預提費用。
2.付款時借:元作為待攤費用,借款為銀行存款。
預提費用是指企業已經從成本中預付,但尚未實際支付的費用。即企業尚未支付,但應支付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