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貨跌價準備
資產負債表日,當存貨成本低于可變現凈值時,存貨按成本計量;當存貨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時,按照可變現凈值計量存貨,同時按照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的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
較低庫存計量原則
1.可變現凈值的確認
由于存貨的最終核算采用存貨的歷史成本或可變現凈值計量的原則,可變現凈值的確認直接影響到存貨是否計提以及計提多少減值準備。根據存貨的功能,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認有三種方式:
(1)直接用于銷售的存貨(商品和產成品)
可變現凈值=預計售價-預計銷售費用及相關稅費。
用于進一步加工的庫存(原材料)。
材料的可變現凈值=該材料生產的產成品的預計售價-預計完工成本-該材料生產的產成品的預計銷售費用及相關稅費。
在產品的可變現凈值
在制品的可變現凈值=在制品生產的產成品的預計售價-預計完工成本-在制品生產的產成品的預計銷售費用及相關稅費。
2、存貨跌價準備的方法
存貨跌價準備
經過合理評估,發現當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低于存貨成本時,需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提取存貨跌價準備有三種方法:
(1)對單一存貨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企業最常用最簡單的方法。即把一批產品、一個規格的產品或一個品牌的商品作為一個存貨項目,進行成本核算。
按存貨類別計提折舊。鑒于單價低,庫存大,企業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即以商品的總成本與可變現凈值總額相比較,取各存貨類別中較低者確定存貨的期末價值。
合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主要用于多種存貨,最終用途一致,不可分割。
3.“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處理
存貨跌價準備的計算
存貨跌價準備=存貨成本-存貨可變現凈值
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分錄
借方:資產減值損失
貸款:存貨跌價準備
.案例
2021年末,A公司庫存產品1000件,單位成本為10000元,產品A的市場銷售價格為10000元。預計運輸雜費等銷售稅平均10000元,未簽訂不可撤銷銷售合同。請輸入產品A的存貨跌價準備.
借方:資產減值損失100萬。
貸款:存貨折舊100萬。
二。存貨跌價準備的結轉
結轉分錄
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涉及兩個科目:存貨跌價準備和資產減值損失。其中“資產減值損失”年末無余額,需要全額結轉至“本年利潤”;“存貨跌價準備”期末可以有余額,它跟隨著存貨的出售,沖減“營業成本”。條目如下所示:
1.資產減值損失在年末結轉。
借方:本年利潤
貸款:資產減值損失
注:如果資產減值損失余額在貸方,作相反的分錄。
2.存貨跌價準備的結轉
借方:主營業務收入
存貨折舊準備金
貸款:庫存商品
3.案例(上接案例1)
21年末結轉的資產減值損失(假設無其他資產減值損失)
借:今年利潤100萬。
貸:資產減值損失100萬。
注:稅法不承認資產減值損失,需要增加所得稅。會計和稅法的暫時性差異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
如果2012年3月銷售了500件產品A,結轉成本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主營業務成本450萬元。
庫存折舊資源
存貨跌價準備可以轉回。如果導致前期存貨價值減記的因素在本期已經消失,并且已計提折舊的存貨價值在以后又被收回,則增加的金額應當在原存貨跌價準備內收回。(白話版:減值準備的轉回不能超過存貨修改計提的減值準備余額,也就是說已經結轉的減值準備不能轉回)
1.退回條目
借方:存貨跌價準備
貸款:資產減值損失
2.案例(續)
在2022年的資產負債表日,產品A仍有500件存貨,市價已升至10,000件。預計運輸雜費等銷售稅平均每臺10000元。列出A公司產品A沖銷的存貨跌價準備.
:產品A的售價減去銷售成本高于存貨成本,因此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可以全額轉回。由于產品銷售時已轉出存貨跌價準備500,000,故提取的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500,000 (100-50)。
借:存貨跌價準備50萬元。
貸款:資產減值損失50萬元。
庫存折舊準備金的沖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