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子公司經營不佳,長期虧損時,母公司會為了整體利益將其出售,出售后獲得資金發展其他業務,止損。你知道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嗎?如果你不知道,那就來看看如何賣出合并報表中子公司的抵銷分錄吧!希望能幫到你。
1.本期內部交易,本期對外銷售。
借方:營業收入(國內賣方銷售收入金額)
貸:運營成本(國內賣方的銷售收入)
2.本期內部交易,本期未實現對外銷售。
借方:營業收入(國內賣方銷售收入金額)
貸款:運營成本(國內賣方的實際成本)
庫存(國內銷售毛利)
借方:遞延所得稅資產(高于銷售毛利*25)
貸項:所得稅費用(高于銷售毛利*25)
3.前期內部交易,這個時期對外銷售。
借:——年初未分配利潤。
貸:運營成本(交易毛利)
借方:所得稅費用(上述交易的毛利*25)
貸款:遞延所得稅資產(上述交易的毛利* 25)
4.前期內部交易,本期未實現對外銷售。
借:——年初未分配利潤。
貸:存貨(毛利)
而且板塊之間的收入和成本應該是抵消的,但是最近發現有些合并報表只抵消了成本,沒有抵消收入。這合理嗎?如果有,原因是什么?
如果上市公司與母公司、子公司或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公司存在此類關聯交易,那么在編制以上市公司為母公司或子公司的集團合并報表時,就會遇到如何抵銷這些交易的問題。通過筆者的研究,由于會計處理的特殊性,該類交易的抵銷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內部交易,對于不同關系的關聯方和不同類型的關聯交易,抵銷方法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