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生產產品而采購原材料,如何對原材料從采購付款到入庫的過程進行會計分錄?
外購材料的會計分錄
購買材料時:
1.發票和材料同時到達。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款:銀行存款
2.發票先到了,材料沒到:
借:在途物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款:銀行存款
3.材料到貨后,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
借出:在途材料
4.材料已經到了,但是月底的發票賬單還沒到: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預計應付賬款
下個月初,之前就業的紅字就沖回來了:
借:應付賬款-預計應付賬款
貸款:原材料
收到發票后: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款:銀行存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
如果提前購買材料:
預付款:
借方:預付款
貸款:銀行存款
收到材料后: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信用:預付款
補足貨款時:
借方:預付款
貸款:銀行存款
退回多付的款項時:
借方:銀行存款
信用:預付款
外購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法入庫:
根據實際購買成本,作如下處理:
借: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款: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應付票據、應付賬款等。)
驗收和入庫時: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款: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差異或借方)
收集時:
借方:生產成本(計劃成本)
貸款:原材料(計劃成本)
期末結轉差異:
借:生產成本等。
貸項:材料成本差異(結轉成本差異)
借:材料成本差異(結轉節約差異)
貸款:生產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