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15個職業中有一部分已經被淘汰了,比如打字員等等。第四名是會計。為什么?
人工智能是最適合計算、歸納和應用的技術。據預測,如果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于會計崗位,大部分會計崗位將被取代。
目前,美國、德國和中國都開發出了財務機器人,類似于計算機,可以完成發票查扣、自助開票、交易結轉、對賬等工作,將財務人員從大量復雜、同質的財務基礎工作中解放出來,率低,使過去“一分錢逼死會計”的現象不復存在。
更重要的是,智能財務機器人閱讀和抓取單據的速度快、效率高,幾分鐘就能完成一項普通會計需要3-4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基本財務工作。告訴我,這有多厲害?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專家認為,如果本科專業不思進取,仍然按照傳統的課程設置培養專業學生,那么最后的結局就是先淘汰專業,再淘汰會計專業。
雖然人工智能的普及將在未來迅速取代會計的基本手工工作,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工作需要人的主觀權衡、自由裁量和判斷,這是人工智能無法完成的。因此,會計人員必須思考自己應該具備哪些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能力和素質,才能抓住這一機遇,實現新形勢下職業道路上的升級轉型。
比如人工智能財務雖然高效便捷,可以用預先設定的標準和流程來處理工作,但是會計工作不僅僅是客觀的數據收集和計量。除了標準化的流程,相當一部分工作必須基于會計工作者的主觀經驗積累和職業直覺判斷,這是人工智能做不到的。
再比如,會計的職能是反映、監督和幫助決策。財務會計部門作為企業運營的“中樞神經”,必須有全局觀,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宏觀經濟,看整個行業的動態和發展前景,看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聯系。同時必須熟悉行業和單位的業務,保持單位各部門的分工合作和有效運作,權衡利弊,從而有助于管理好整個企業。
目前人工智能財務只能覆蓋會計的部分基礎工作。在這方面,人工智能無法取代具有實際管理經驗的高端會計人才。
現有的本科課程側重于財務會計的基礎知識,對管理會計的教學重視不夠。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等課程上,只專注于各種科目、計量方法、會計分錄、對賬等基礎會計,而這恰好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相反,作為未來會計發展大方向的管理會計和模塊設計,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人工智能時代帶來了會計領域未來崗位分布的巨大變化,基礎會計工作將被大量取代。
因此,建議在本專業的課程設置中重視代表會計未來發展方向的管理會計,讓學生接觸會計的模塊設計、工作流程和標準,實現從教授普通會計向培養高科技管理會計人才的轉變。
人工智能時代,一個合格的專業本科生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復合型的專業技能和正確的價值觀。然而,在目前的專業本科生培養過程中,往往只注重會計專業知識的傳授,而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如情商、領導力、決策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這些
《冷四說人文教育》也提出高校要重視情商和價值觀教育。說到底,人工智能是人定的。雖然絕對客觀,但缺乏“尺度”和“溫度”。會計不僅是冰冷的數據,更是企業價值管理的藝術。高校的使命不僅要培養有知識的人,更要培養情智兼備的高級專門人才。情商高,價值體系正確完整的會計,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甚至領導社會。
可喜的是,一些高校在本科專業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在互聯網大發展的背景下,一些高校從企業對大數據的根本需求出發,將傳統理論與大數據技術有機結合,在此基礎上融入企業資源計劃(ERP)應用與實踐、大數據財務管理、財務綜合模型等前沿科技課程,構建行業領先的多維立體專業知識體系。
一些高校確定專業學生掌握“互聯網”背景下的大數據基礎理論和知識,使學生既能接受傳統會計基礎知識教育,又能接受會計、管理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訓練,具備“互聯網”背景下解決大數據問題的基本能力,成為實踐能力強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更令人欣慰的是,許多高校在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
總之,《冷四說人文教育》認為本科專業應該這樣做:——重視新時代學生綜合技能的學習和鍛煉,注重情商的培養和價值觀的教育,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本科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