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產品樣品屬于“庫存商品”下二級科目設置的“樣品展品”。同時記入“營業外支出(新規定計入銷售費用)”或“銷售費用”科目。
展會期間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銷售費用(營業費用)
貸款:庫存商品-樣本展品
收回時會扣除銷售費用(營業費用)。
借:庫存商品-樣本展品
貸:銷售費用(營業費用)
銷售費用是指企業在銷售產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包括包裝費、運輸費、廣告費、裝卸費、保險費、寄售費、展覽費、租賃費(不含融資租賃費)和銷售服務費、銷售部門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差旅費、折舊費、修理費、材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等費用。與銷售相關的差旅費應計入銷售費用。
不同公司規范的會計分錄不一樣。以下是不同規格的錄入方法:
1.一般納稅人
借:銷售費用-樣品費用100。
貸:庫存商品85.47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4.53;
2.小規模
借:銷售費用-樣品費用100。
貸:庫存商品97.08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92
:
樣本庫存條目:
借:庫存商品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
借:銀行存款
貸款:主營業務收入
正常生產中使用的,計入“制造費用”,期末分攤到產品成本。
如果用于開發新產品,將被列入“R amp; ampd .支出”并可在項目完成后資本化為無形資產或庫存商品;非資本化轉入quot;管理費用---- R amp; amp;支出quot;
如果用于客戶做的樣品,計入銷售費用。
為了理清會計科目之間的關系,充分認識會計科目的性質和作用,進而更加科學規范地設置會計科目,以便更好地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有必要按照一定的標準對會計科目進行分類。會計科目分類的標準主要有三個:一是會計科目的分類;二是會計信息的詳細程度;三是會計科目的經濟用途。
借:庫存商品貸:以現金購買的商品(以下簡稱產品)作為樣品,無論是用于長期展示還是短期促銷,都應按其最終處理:差價銷售,這種情況下的會計處理類似于正常的銷售業務。
發出樣品時,借記“——發出商品樣品”,貸記“庫存商品”;在實際銷售中,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按可變價格收入借記,貸記主營業務收入、應交稅金——和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同時,借記“主營業務成本”,貸記“——發出商品樣品”;如果收入過低,稅務機關認為應該調整,將增加的流轉稅計入銷售費用是適當的。如果收入(不含稅)低于商品的賬面成本,考慮到管理需要,將銷售費用的差額包括在內是合適的。
(2)免費贈送,視同銷售征稅。根據其成本和應計稅額,借記“銷售費用”,貸記“——發出商品樣品”和“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回收廢品,按回收的貼現金額借記“原材料”和“庫存商品”,貸記“——發出商品樣品”,按差額借記“銷售費用”。在增值稅方面,對于前兩種情況,無疑需要征收增值稅。
第三種情況,應該不需要征收增值稅。所得稅方面,根據和(國發〔2008〕828號)的規定,企業將資產轉讓給他人進行營銷或銷售的,由于資產所有權發生了變化,不屬于內部處置,所得稅應視為銷售確定收入。
企業發生上述情況時,應當按照企業同期同類資產對外銷售價格確定企業取得的資產銷售收入;對于屬于外購的資產,可以按照購買時的價格確定銷售收入。原則上,這一規定也是針對前兩種情況的。